財聯社記者 李擁軍
近年來,以海天味業、農夫山泉、伊利乳業等為代表的中國食品企業,緊跟國內消費升級,實現了迅猛增長,海天味業的市值達6000多億,農夫山泉市值超越7000億港幣,成長為細分領域的國際領軍企業。
財聯社(長沙,記者李擁軍)訊,2021兩會即將開幕,全國人大代表、鹽津鋪子(002847.SZ)張學武就搶抓雙循環戰略機遇推動食品消費升級助力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自己的五點建議。
張學武表示,消費升級已成為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2020年中國GDP邁入百萬億大關,達到101.5986萬億,人均GDP超過11000美元;在此期間,進口食品規模以17.7%的復合增長率高速增長,2018年中國進口食品總額達735.7億美元,同比增長19.3%。預計中國將在“十四五”期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
近年來,以海天味業、農夫山泉、伊利乳業等為代表的中國食品企業,緊跟國內消費升級,實現了迅猛增長,海天味業的市值達6000多億,農夫山泉市值超越7000億港幣,成長為細分領域的國際領軍企業?!?020中國食品飲料百強企業榜》顯示,2020年,中國食品飲料上市公司新增7家100億規模企業,新增3家200億規模企業,同時,還有6家企業超過500億規模。
競爭之下,國際品牌逐步收縮中國項目。去年,雀巢出售了中國銀鷺,美國好時注銷了“好時(中國)”,繼家樂福、麥德龍之后,英國樂購全面退出了中國市場。張學武認為本土品牌再次遇到了發展紅利,進一步縮小了與國外品牌之間的差距。

張學武表示,新發展階段下,食品行業要緊跟消費趨勢,提高科技含量,提升高端制造能力,以高質量產品供給和服務引領消費、創造消費、發掘消費增長的潛力,形成食品行業新發優勢。
他就此作出五點建議:
一是培育國際企業,引領食品產業在國際大循環中升級。建議篩選一批食品龍頭企業,引導要素資源向龍頭企業聚集,引導和激勵優勢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引進戰略合作者等方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整合資源,提升核心競爭力,積極布局全球市場,實現規?;⒓s化、國際化生產經營,打造國際市場競爭力,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張學武說,伊利的國際化戰略就值得國內同行借鑒。
二是提升骨干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引領產業向高端化發展。我國食品企業科研創新能力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建議進一步加大對企業創新的政策支持。積極探索“企業為主導+院所為主力+政府支持+開放合作”的組織模式,集聚優勢力量,加大科研投入,加強基礎研究、關鍵共性技術協同攻關,力爭在營養靶向設計技術、精準營養供給技術、智能健康管理技術、天然添加劑提取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
三是推動產業鏈現代化,引領食品工業向數字化轉型。圍繞食品產業發展需求,加快推進食品檢測、網絡營銷等平臺建設,培育原輔料供應、食品機械、食品包裝等配套企業,加快形成產業鏈龍頭企業和配套企業集群發展的態勢,提升食品產業整體規模和效益。
推進“互聯網+”與產業鏈融合發展,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作用,選擇骨干企業建設食品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食品企業“上云上平臺”,促進產業鏈向高端化、兩型化、數字化發展。
四是支持品牌創新發展,激發國內消費市場活力。近年來,一些新生勢力品牌充分利用高端化的發展趨勢,以消費者為中心開展創新,開發高價值、個性化的產品,如元氣森林、喜茶等新興品牌推出無糖蘇打等創新產品。建議工業和信息化部在“三品”專項行動中,加大對中小食品企業的支持,引導企業關注需求本質內涵,開發更多高品質的產品,進一步促進消費。
五是進一步優化消費環境,激發消費潛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要加快完善全面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持續加大“擴內需、促消費”的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營造有利于消費潛力釋放的高品質消費環境。建議進一步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步伐,組織實施消費市場培育工程、食品安全保障工程、放心消費創建工程、供給質量優化工程、維權能力提升工程、消費信心提振工程,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氛圍。
責編 | 蔡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