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的足跡 | 小零食的大格局 看鹽津鋪子“華麗轉身”的背后
來源:紅網【編者按】非公經濟,潮涌星城。改革開放40年來,長沙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波瀾壯闊,近年更迸發蓬勃新動能,成為長沙搶占新一輪產業制高點的助推器,在全省發展大局中日益發揮著中堅作用。梳理長沙非公經濟的成績單,有一長串閃耀的名字,讓我們一起追尋輝煌足跡,感知動力長沙。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生產車間紅網時刻記者 劉露 長沙報道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食品小作坊只有七八個員工到2005年“子承父業”,再經過十幾年時間從名不見經傳奮拼成為中國零食自主制造第一股,這是湖南的一個商業神話嗎?近日,記者在長沙見到了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A股上市公司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長沙是片創新創業的沃土。改革開放40年以來,催生出一大批發展勢頭活躍的非公經濟體,創造的“長沙模式”聞名遐邇。這方熱土為廣大企業家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成為無數企業家在市場經濟中勇立潮頭看世界的起點。鹽津鋪子正是非公經濟的一個典型代表。街辦小作坊的大作為鹽津,是加工工藝,也是南方的蜜餞代表。瀏陽素來產蔬菜,為了不浪費就用鹽腌漬生津再加糖做成副食。改革開放給長沙人帶來了勇氣和機遇,在上個世紀90年代,張學武的父輩已創業做鹽津食品,沿海工作的經歷讓張學武有了父輩不曾有的見識與眼界。“國外一片薯片、一塊餅干都能成為世界品牌,有那么大的銷售市場,我們的傳統食品為什么不能呢?”說干就干,張學武開始醞釀一個宏偉的商業藍圖。隨后,鹽津鋪子在...